昨天小编就收到了一张图:
忽然意识到,过年假放完了呀!
不过,有人说了:民间流传颇广的一句话叫“七不出门八不归 初九出门拿钱回”,顾名思义,即为“逢七不能出家门,逢八不能回家”,否则会招来横祸。
其实正确的解释是:
【七不出门】说的是出门前有七件事情,如果你没有办好的话是不能出门的。这七件事就是”柴,米,油,盐,酱,醋,茶“。男人是一家之主,是当家的,如果你要出门的话首先要安排好家里的基本生活,把老婆孩子的吃喝问题解决了,这样你才可以出门,出了门才能放心。
【八不回家】是说你出门在外有八件事必须做好,做不好是不能回家的,这八件事是“孝,悌,忠,信,礼,义,廉,耻”,这八件事是古代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,违反了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的,都是无颜面对家人的。
所以指望今天可以不去上班的朋友
请准时打卡
请准时打卡
请准时打卡
有人也许要问了:
为什么初七上班?
有人会说:是老板定的(queshi)
还有说:七上八下嘛,图个吉利
其实,其实——
是老祖宗定下的,惊不惊喜,意不意外,还抱怨不?!
小编这就给大家科普一下!
春节是一个整体性的习俗,但是每天的庆祝内容却不相同。传说女娲先用六天造出了鸡、狗、猪、羊、牛、马,积累了经验后在第七天才造出了人。所以从初一到初七,分别是鸡日、犬日、猪日、羊日、牛日、马日和人日。
初七是人的生日,也叫“人胜节”“人庆节”“人七日”,这个已被渐渐淡忘的“生日”,是中国传统习俗的“人类生日”。
既然是“人日”,人需要劳动,所以
初七当然要上班了!
所以,祝贺大家上班快乐之前,
先祝福大家生日快乐呀!
另外,
假期和非假期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,七天长假,说长不长,说短也不短,我们的身心开始去适应一种“娱乐、松弛、非理性”的舒适状态。
假期一结束,意味着又要开始一种“条理、紧张、挑战、理性”的工作或学习状态。虽然理智层面的假期结束了,但潜意识层面的假期还没有结束。
所以,出现节后综合症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应。给自己一周的适应时间,让意识和潜意识接上轨。
七天长假之后,要将节日期间还没有处理完的事情,用最简捷的方式尽快了结,不要拖拖拉拉,牵扯自己的精力。
可写一张便签式的备忘录,将未尽事宜和上班后头几天要办的事情罗列其上,这样可做到心里踏实,一目了然。
上班族应尽快抓紧时间自我调节,规律睡眠、饮食,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都做出相应的调整。
一旦出现紧张、忧虑、厌倦工作的不良心态,也不要着急,白天工作时可以喝点茶、咖啡提神,也可以每过几个小时进行一次慢而深的呼吸。
做到早睡早起,起居有序,要保证有足。
够的睡眠时间。让大脑放松休息,可轻轻按摩头部、散步闲逛或做其他小事分分心、听听音乐等。
过节往往出现一天不停嘴的现象,吃多了,就容易撑着,引起神经性厌食。
对患有神经性厌食的人,可适当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,尽量吃清淡一点的饭菜。
最佳的方法是参加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,如轻快的步行、慢跑等,做一些使自己心跳加快、出汗的运动,让自己的身心“动”起来,胃口也会调整到正常状态上来。
春节狂欢后的首个工作日,感到身体疲劳的人肯定不少,“节后综合征”几乎侵扰每个人。除了调整生物钟、自我调节外,还可利用饮食调理。
如新鲜蔬菜和水果、菌藻类、奶类等可以中和体内的“疲劳素”——乳酸,以缓解疲劳。
缺钙的人,总是精疲力竭地疲于奔命、神经高度紧张,工作产生的疲劳无法获得缓解。在摄取牛奶和酸奶等富含钙质食物的同时,千万不要忘记补充镁。核桃、杏仁、香蕉、紫菜、未加工的蜂蜜和黄豆等食物中富含镁元素。
以促进新陈代谢,除去乳酸,消除疲劳,促使体力恢复。
如鲭鱼、鲑鱼、青鱼等,还可以吃些葵花籽、南瓜籽和芝麻这些含有必需脂肪酸和纤维的食物。
这些是中国人最容易缺乏的维生素,适量补充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人尤其有益。
2019年的工作已经开始了,
希望新的一年大家工作顺顺利利,
开工大吉!